並不是自閉,其實是"folding@home" - 一個研究蛋白質折疊、誤折、聚合及由此引起的相關疾病的分散式計算工程。方法是利用互聯網,將模擬蛋白質折疊的計算工作,分配到世界各地數以十萬計的電腦,將一般電腦處理器的空閒時間(處理器未被充份利用的處理效能),集中成強大的計算能力。
竟然連遊戲機玩站三(PlayStation3)都可以參與貢獻有關計劃,而且玩站三已經成為計算能力最強的組別,總計算能力比其他平台的總和還要高出幾倍,這令我想起幾年前玩站二推出時,有云中東某國購入大量作導彈導航用,因其三維、浮點計算能力超高,似乎有關傳聞未必造假。老實說,真的有衝動去買一台二手回來摺,不過似乎仍然很貴,或者到搬好家再考慮吧,反正我並沒有打機隱。
其實同類形研究蛋白質的分散式計算工程還有好幾個,但史丹福大學這個好像規模最大,而且有關的研究項目,包括一些知名的疾病,比方阿茲海默症(Alzheimer's)、瘋牛病(Mad Cow, BSE)、可傳播性海綿狀腦病(CJD)、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(ALS),還有帕金森氏症(Parkinson's)。
我對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比較有印象,其中一位知名的患者,就是物理學家史蒂芬·霍金;不過令我對這個病有深刻印象的卻是一本書 -《最後十四堂星期二的課》(Tuesdays with Morrie)。
有關計劃詳情,可以瀏覽這個網頁:http://folding.stanford.edu/。 我自己參加後的頭兩個工作單元都是"單挑",後來發覺香港也有幾個小組,選了一個旗幟比較漂亮的一組參加。
現在,家傭、小白、康伯都有出一分力:
家傭仗著他P4-3G+HT的腦袋,當然是最有能力的一個,只要表妹或表妹男友沒有隨便"幫我"關機,大約兩日左右就可以完成一個工作單元,而且一般只用了六成功力;有時我會啟動虛擬機的小企鵝(ubuntu),將效能提升至百分百,不過效果不是很理想。
小白是最熱情的一個,但PPC-1.33G的腦袋,加上日常雜務太多(始終她是我最好的伙伴),四、五日左右才能跑完一圈;不過圖像效果是最好的,有四種不同的顯示選擇,還可以用鼠標轉動摺疊,所以我也捨不得改用文字模式。
康伯雖然走得慢(PIII-650M),但可謂是老當益壯,是最令我驚喜的一個。雖然一個星期還未走得完一個工作單元,但現在起碼是做些有意義的事,總比終日無所事事好得多。今早,改穿了輕盈的Xubuntu,效能大幅提昇,最個工作單元百分比起碼快了45分鐘(雖然都要約1.5小時才完成百份一)。
小黑由於是公司的機,不太方便直接參與,不過仍有業餘幫忙。工作效果嘛…… 嘿嘿,不俗、不俗。
沒有留言:
發佈留言